航空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工艺虚拟仿真实验

实验方法与步骤

教学引导视频

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落脚点,基于《压力焊与特种焊》课程所授理论知识,结合焊接生产,以航空铝合金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为例,构建真实实验基础上的虚拟实验。

虚拟实验还原了整个生产环境及过程,采用远程访问,内容引导,自主完成的教学方法。学生借助网络进入虚拟实验,虚拟环境中,辅以文字、图片、动画、交互式界面等手段,使学生充分体验整个实验过程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:首先,学习有关实验过程的生产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;其次,熟悉材料、工艺过程、生产工装、操作者和环境等;最后,了解设备结构、参数设置和焊接过程。在系统引导下,学生通过交互操作,按生产流程独立实施实验。学生可多次重复实验,直至完全掌握整个实验后,需进行填写实验报告、完成自测题等考核环节。

虚拟实验中,学生通过理论学习、虚拟操作、知识引导、分析设计、问题情景等方法,自主完成搅拌摩擦焊工艺(理论认知学习)、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机使用操作(技能操作学习)、焊点缺陷成因分析(综合应用学习)等实验过程。

(1)理论学习 学生利用虚拟实验提供的理论知识学习版块,通过图片、视频形式,完成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原理、焊接设备操作、金属成型过程、缺陷形成机理等实验内容的自主学习。此过程既可作为实验前的预习环节,也可作为实验后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化巩固。

(2)虚拟操作 学生通过模拟操作,按照生产规程完成工艺设计、工件定位、参数设置、焊接成型、缺陷分析等过程。使学生在虚拟操作的过程中,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,系统地掌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规程和规范操作。

(3)知识引导 虚拟实验过程中依据教学和实验的要求,分别设置有:情景人物对话、知识提示、观察视角引导、部件高亮提示、虚拟动画等指引方法。其中情景对话和知识提示对基础的实验知识进行了拓展与扩充,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;视角引导、高亮提示等引导手段,降低了实验的操作难度,保证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对注塑工艺过程的学习。

(4)分析设计 学生自行完成工艺分析和方案设计,通过生产加工验证其方案可行性,可多次实施不同工艺方案并分析不同参数下的缺陷形式,掌握重要工艺参数对工件质量的影响规律。此外,学生可借助系统提示分析缺陷成因,理解缺陷形成机理,明晰参数影响规律,改进工艺方案。

(5)问题情景 系统在关键工艺过程创设了问题情景分析及模拟对话,设置了多样化的交互问题,包括情景判断、专业知识测试、错误操作警示等形式,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。

进入虚拟实验后,交互式操作步骤如下:

(1)加载软件后,显示实验界面,在该界面上设计了“摩擦点焊工艺卡片设计”和“摩擦点焊过程与工艺方案优化”两个子界面链接,在选中相关子界面链接后点击“开始实验”进入实验。

(2)点击进入工艺卡片设计后,仿真系统首先要实验人员通过学习《焊接安全生产手册》,掌握摩擦焊机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等。

(3)搅拌工具安装实验,根据实验手册,首先,认识搅拌工具中压紧环、套筒和搅拌针的等;其次,分析搅拌工具结构,通过搅拌工具的组成、结构及说明,认知,并根据搅拌工具安装示意图对其进行合理安装,为初步确定工艺方案做准备,搅拌工具安装如图。

(4)焊接工艺卡设计,通过查阅手册,结合对焊接机和零件的分析,初步确定焊接参数,输入工艺卡,并填写工艺员姓名。填写完工艺卡后,选择“设计完成”进行下一步交互操作,进入实验环节,如图。

(5)焊接前安全检查及着装,以师生对话的形式完成焊接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,形式为教师提问,学生回答,学生需正确回答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。安全检查完成后,点击“一键换装”,完成安全着装。

(6)焊接前工件准备。在焊接实验前检查工件表面状态,判断工件表面是否存在油污、杂质和氧化膜,并通过机械打磨方式打磨工件并用酒精擦拭使工件表面光滑,完成焊接前工件的准备工作。

(7)工件装卡,在焊接实验前,将工件安装至焊接工作台,并通过操控焊接机使焊机C型夹具夹住工件,完成焊接前的准备工作。

(8)焊接,在完成焊接准备工作后,核对焊接工艺参数无误后开始焊接实验,搅拌工具工作过程为轴套下扎模式,在搅拌工具局部采用半剖的形式显示焊点内部,搅拌工具的工作过程,并以动态虚拟显示的方式显示焊点内部金属的流动行为,通过虚拟录像的方式加入显示。

下轧过程:压紧环高速转动,套筒高速转动并下移,搅拌针高速转动并上移;

回填过程:套筒高速转动并上移,搅拌针高速转动并下移,

搅焊接完成后形成平整、无退出孔的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焊点

(9)焊点金相分析,焊接完成后停机,机器人回复原位,工件取下,再次进入工艺室,对焊点,金属组织进行分析,采用虚实结合方式,加入真实实验的金相图片判断金属组织形成特点。

(10)焊点缺陷分析,学习《缺陷手册》认知缺陷特征、产生机理以及解决方案等。依据缺陷分析结果,与教师进行交流,需回答教师问题,主要有:有无缺陷、产生原因。若回答错误,返回焊件观察场景,重新观察焊点,结合工艺卡和缺陷影响因素,进行再次回答,直至正确;回答正确后,进入下一步。

(11)优化工艺方案,依据缺陷分析结果,重新设计工艺参数,进行加工,直至工件质量合格。至此完成一次完整的虚拟实验。完成虚拟实验,点击“重新实验”可再次进行实验,直至掌握。

(12)理论知识测试,完成实验后,通过系统设定的知识要点进行试题的测试,学生在做测试过程中可以完成相关问题的深化吸收。